“智”啟古城,解“無管”難題
金山網訊 “我們南邊平臺的雨水溝經常淤積堵塞,之前都沒有人問。現在居民只要在微信群里‘點單’,‘紅色管家’馬上就來解決!”近日,家住東吳路60號的郭師傅對古城社區的變化贊不絕口。
這樣的轉變,是京口區大市口街道古城社區黨委以黨建為引領、破解無物業小區治理難題的生動寫照。近年來,社區黨委通過組織聯動、機制優化、陣地聯用“三維發力”,有效破解無物業小區治理難題,實現社區治理水平與群眾滿意度雙提升。
聚合力,從“無人管”到“共治理”
社區黨委發揮“大黨委”核心作用,建立“社區黨委-支部書記-紅色管家”三級服務體系,14名支部書記擔任片區“紅色管家”,定期巡查飛線充電、危墻危樹等安全隱患,協調解決樓道垃圾清運、居民矛盾糾紛等問題,彌補開放式小區無物業管理的不足。
社區通過組建3支富有物業服務特色的志愿服務隊,推行“居民點單、管家派單、服務隊接單”模式。今年以來,已累計解決樓道照明燈損壞、管道堵塞、樓頂排水溝淤積等問題30余件。社區還聯合40余家商鋪、企業、共建單位成立“紅色物業聯盟”,根據成員專長和經營特點,為居民提供家政、維修等服務,同時聯盟每月組織成員單位開展義診、理發等多種便民服務活動,惠及居民1200余人次。
優機制,從“被動應”到“主動解”
社區構建“線上網格群+線下走訪日”雙軌收集機制,暢通訴求渠道,通過“需求清單”精準對接、“服務清單”高效落實、“項目清單”長效推進,形成“收集-分類-辦理-反饋”閉環模式。 截至目前,社區已累計受理群眾訴求50余條,提高了群眾參與社區共治積極性。
社區優化協商機制,針對居民反映的突出問題和重點需求,組建由社區干部、法律顧問、黨支部書記等組成的“家門口的幸福”工作組,實行“每月一議一實事”制度,先后解決垃圾清運、綠化修剪等多件民生問題,落地實施花山灣二區22號扶手安裝、增設橋梁廠大院廣角鏡等5個為民服務項目。
強陣地,從“單一型”到“功能型”
社區以“陣地效用提升”為突破口,按照“資源整合-功能拓展-效能轉化”的工作思路,全面激活“紅色陣地”服務效能。合理規劃布局黨群服務中心,利用圖書室、健身房、舞蹈房等多個功能室,進行多方位的服務輸出。目前來黨群服務中心的舞蹈團隊增至10支,社區活動單場參與人次超過50人,有效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社區還積極引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拓展服務功能,鏈接居家養老食堂與醫療機構達成合作,推出“健康+膳食”理念,細分家庭簡餐、三高餐食、營養特色餐等多種選擇。目前,日均訂餐就餐量近100份,顧客復訂率90%以上,讓老人享受到了專業化的膳食服務,有效解決轄區老年人“吃飯難”“吃不好”等現實問題。(記者 林蘭 通訊員 張俊)
責任編輯:龔逍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