鎮江經開區深化國際產能合作
港產城協同共進 高質量發展動力澎湃
金山網訊 長江潮涌,汽笛長鳴。8月15日,來自澳大利亞的“PIGI”號開普巨輪,滿載10萬噸“絲路粉”(寶武資源與多國合作伙伴共同開發的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Ashburton鐵礦項目的鐵礦石,因該項目別名Onslow發音與“絲路”相似而得名),穩穩靠進鎮江港金港公司碼頭12號泊位——寶武資源鎮江礦業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寶武資源鎮江科技”)大港港區礦石混配基地配套泊位。卸船機巨臂舒展,礦石通過抓斗精準提至傳送帶,如黑色洪流般涌向路南堆場——這是鎮江經開區大港港區繁忙日常的一個縮影,更是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。
寶武資源鎮江科技作為寶武資源長江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,發展勢頭正是鎮江經開區港口經濟躍升的強力注腳。今年1月至7月,該公司已生產混配礦53萬噸,實現產值超3億元,這一成績已經追平2024年全年水平,預計今年全年產值將突破6億元。
“效率就是生命。”寶武資源鎮江科技副總經理孔銳站在轟鳴的傳輸帶旁介紹,“這個升級的智能傳輸系統,是產能飛躍的關鍵引擎。”他算了一筆賬,過去,完成同樣體量的礦石轉運,需要調度十幾臺重型運輸車,耗費十幾個小時在碼頭與堆場間奔波。如今,這條“鋼鐵長龍”僅需3小時,就能將整船貨物高效、低耗、安全地送達目的地,生產效率幾何級提升。
增長的動能不僅來自內部挖潛,更源于中國寶武集團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。依托中國寶武集團的強大全球網絡,寶武資源今年還將引入來自幾內亞西芒杜的世界級優質鐵礦石資源。“這是我們在‘一帶一路’框架下深化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一步。”孔銳強調,增量資源的穩定輸入,為企業持續擴大生產規模、優化產品結構提供堅實保障,將進一步鞏固公司在長江流域大宗散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。
以鎮江港為圓心,江蘇象嶼礦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江蘇象嶼礦業”)也圍繞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參與全球化發展,與東南亞、中亞及非洲多個國家深化產能合作。
企業總投資10億元的二期項目預計于2026年6月建成,同年10月即可投入正式生產。項目全面達產后,江蘇象嶼礦業年產值預計將躍升至50億元,年創稅收約1億元,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。
二期項目4月25日土地掛牌,8月8日正式開工,整個流程僅用了3個多月,更在土地交地當日創造“五證齊發”奇跡——一次性取得《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》等全部開工所需證件,實現“拿地即開工”零時差。
“五證齊發讓項目提前3個月開工,刷新了重大項目建設審批記錄,更堅定了我們的投資信心。”江蘇象嶼礦業副總經理張文平表示。
港口強大的集聚效應和鎮江經開區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,正吸引著重大項目在此加速落地生根。鎮江經開區以港口為支點,撬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的堅定決心和系統布局。隨著《鎮江經開區港口經濟高質量開放發展三年行動方案(2025-2027年)》的藍圖全面鋪開,一系列提升港口樞紐能級、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硬核舉措正加速落地:泊位開放持續加力,二航三公司碼頭完成公用化建設,預計新增年吞吐量達10萬噸;海關、海事、邊檢協同優化口岸服務流程,“聯動接卸”“進口船邊直提”“出口抵港直裝”等高效模式日益完善;進出口岸審批全程數字化、原產地證企業自助打印,推動貨物通關效率邁上新臺階。
2025年上半年,鎮江經開區累計簽約涉港項目8個,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0%,總投資約17.4億元,港口貨物吞吐量0.82億噸,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5.01萬標箱。
萬噸巨輪承載著國際產能合作的共贏期盼泊岸,重大項目以“鎮江經開速度”拔節生長。當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、創新的政務服務生態,與蓬勃的臨港產業集群在鎮江經開區港口深度耦合、協同共振,一幅港產城共生共榮的壯麗畫卷,正在鎮江經開區徐徐展開,隨著潮汐奔涌,漸入遼闊深藍。(記者 張瓊霞 通訊員 李長興 孫楊 朱曉雨)
責任編輯:龔逍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