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力穩增長更要改善“微體感”
日前,各地1-7月的經濟運行情況陸續出爐。接續上半年,穩中有進、向新向好的發展態勢繼續保持。中國經濟基礎穩、優勢多、韌性強、潛能大的特點進一步顯現,增強了大家應對困難挑戰的信心和勇氣。
經濟運行持續穩中有進,積蓄的能量、發展的成效,要盡快更好地落向民生,成為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。這不僅是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發展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,也是為了消弭宏觀增長和微觀感受間的“溫差”,讓兩者相輔相成進而實現更有質量的發展。
當前經濟形勢下,由于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倒掛、生產庫存增加、經營主體分化等原因,經濟增長在宏觀數據和微觀“體感”上的確存在一定差異。但顯然不能事出有因就聽之任之,也不能因屬客觀存在就放棄主觀努力。相反,持續發力穩增長的同時,更要加力改善“微體感”。
微觀個體對經濟運行的“體感”,涉及工作生活方方面面,首先就源自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,背后指向的是提供工作的各類經營主體。經濟加速轉型的當下,高技術、高附加值的科創型企業發展迅猛,原本承載大量就業的傳統產業正經歷陣痛。這直接影響部分就業群體的經濟感受。改善“微體感”,就是要加大創新轉型力度,讓引領經濟增長的新興產業加快成長為支柱和主導產業,讓傳統產業真正鳳凰涅槃。隨著產業結構持續優化,行業增長面不斷擴大,就業收入自然水漲船高。
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陣地,為全社會提供八成以上就業崗位。改善“微體感”的重點,還在于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現狀。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減輕稅費負擔,把更多要素資源、優惠政策、金融服務向中小企業傾斜集聚,千方百計幫助他們穩定經營、持續增收。要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推動創新、擴大就業、改善民生統籌結合起來,聚力培育更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用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換取千家萬戶的高質量就業和高品質生活。
改善經濟“微體感”,“反內卷”也是關鍵。當前不少行業競爭加劇、利潤下降,因為低價無序的內卷式競爭存在,“增收不增利”漸成常態。置身其間的經營者、從業者,則往往陷入“越拼命越窮”的惡性循環。破解“內卷”困境,中央已然出手,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有更大作為。要按照中央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政策部署,以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核心任務,強化區域治理,加強多方協同,通過政策引導、行業自律、市場機制等深入全面“反內卷”,確保千行百業健康發展,從業人員安身樂業。
經濟發展的微觀“體感”,說到底也就是民生獲得感。近年來,我市盡最大能力增加民生投入,項目化推動民生實事好事辦好、實事辦實,有效增進民生福祉。改善群眾“微體感”,更要在加快發展、做大蛋糕基礎上,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,讓所有人真切體驗到經濟增長有溫度、城市發展有質感。(梁和峰)
責任編輯:董禮